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走近“最美政法干警”王立法官
  发布时间:2024-01-05 09:42:56 打印 字号: | |

1月4日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暨2023年度“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王立法官获评2023年度云南“最美政法干警”

学习榜样事迹争做先进典型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立法官感受“最美”力量

耕耘审判一线11载,她既审理过疑难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公益诉讼,也处理过家长里短的各类矛盾纠纷;她既是坐堂问案的裁判者,也是田间地头以案释法的法律宣传员……她是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立,先后获评“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昆明市2023年度“最美政法干警”。

多年来,王立始终坚守对法律的初心和信仰,自觉将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提高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投身司法审判事业,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普遍认同和一致好评。

勇挑重担的绿色卫士

2021年5月,世界环境司法大会点亮了“绿孔雀”这个名字,由它而起的“绿孔雀保护案”向世界开启了展示中国法治形象、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的重要窗口。

作为全国首例涉及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预防性民事公益诉讼,当时国内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案例。案件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深层问题,关系到重大生态环境公共利益。要在投资数亿、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水电站建设和保护野外不足500只的绿孔雀、数量稀少的陈氏苏铁等珍贵濒危物种之间作出决择,整个审判团队压力巨大。作为团队一员,王立尽己所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环境司法的特点和要求,利用自身优势和专长,充分发挥审判团队力量,借助专家查明环境资源领域的专业问题,将环境资源领域的技术事实通过法律语言准确表达。经过反复研判案情、实地勘察走访、征询专家意见、广泛听取民意,最终判令暂停水电站建设,使案件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的有机统一。

“绿孔雀保护案”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选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并入选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一批指导性案例。

能动司法的办案尖兵

2019年,在接手一起涉及土壤污染的环境公益诉讼案后,卷起裤腿,趟着泥泞,去现场踏勘取样,是王立做的第一件事。连她自己也记不清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污染的泥浆让她严重过敏,痛苦不堪,切身的体会更让王立为生活在周边的人感到担忧。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旦受损很难修复,抓前端、治未病才是关键。为此,王立和她的团队将庭审搬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邀请人大代表、在校学生、村民居民到庭旁听,把案例作为生动的普法教材,让开庭成为深入群众的普法现场,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让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效果。用王立的话说,要胜任法官这份工作,就得像个老中医,望闻问切一样不能少,还要有系统观念、全局意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能动司法理念贯穿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精益求精的法律工匠

一次庭前会议上,双方当事人言辞争锋相对,划破了冬日傍晚的宁静。原告认为被告通过合作窃取了公司的技术秘密,而被告则认为原告在其申报上市的关键时期恶意起诉。这一阵嘈杂声,让王立更加确定,这场官司无论怎么判,都是两败俱伤。原告即便赢得技术秘密保护的胜诉,却将失去被告的广阔市场资源,技术再难推广应用;而被告即便最终不承担法律责任,裁判信息披露也将影响上市,阻碍未来发展。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通过调解促成双方合作共赢。为了促成这个目标,王立带上书记员,争分夺秒忙活起来,通过庭外调查,进一步分析案情,抽丝剥茧,找到了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她紧抓这一关键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明利害。当事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配合到配合,最终握手言和,从法庭上的对立者,变成法庭外的合作者。

在对每个案件的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中,王立和她的团队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共同为全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着司法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争做最美政法干警的赓续传承者,善做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者,甘做勇挑重担的法治守护者”。未来,王立和她的“战友们”仍将肩负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在推动法治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奔跑向前!

 
来源:环资庭、新闻办
责任编辑:尹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