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个人民法庭,它置身于洗马河畔,身处素有“滇中第一山”的轿子雪山南麓,寒来暑往,转龙人民法庭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默默唱响着司法为民的时代强音。
转龙法庭始建于1959年,时称甸尾法庭,下辖转龙、九龙、乌蒙、雪山四个乡镇,近15万人口,法庭总共9人,审判员两名,助理两名,年均受理案件逾500余件。
普法宣传、邻里调解、下乡送达、巡回办案是这里的家常便饭,“口舌之争论长短,六尺巷里见宽窄,松亭礼让促和谐”, 言和亭下,见证着这里的法治故事。
轿子山景区的“护航员”
“法官同志,我国庆小长假的第一天,在爬轿子雪山时,由于栈道湿滑,摔了,我看到你们法官联系名片,想咨询下,我可以向景区主张责任吗?”日前,转龙法庭干警接到陈女士电话。
得知这一情况后,干警随即查询了相关旅游法规和景区管理规定,向陈女士释明了相关情况,帮她解决了问题。
2016年9月28日,为有效化解旅游纠纷,维护游客权益,禄劝法院转龙法庭挂牌成立了轿子山旅游巡回法庭;2021年3月9日,转龙法庭又在轿子山景区挂牌设立了法官工作站,为往来游客提供更加高效、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游客的纷纷点赞。
转龙法庭深深扎根景区之中,充分发挥“小法庭”的“大作用”,定期到轿子山景区开展假日法庭活动,为游客解答法律咨询并现场提供法治宣传,法官工作站成立至今,现场开展调解工作2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
诉源治理的“排头兵”
“辛苦你了法官,今后我一定信守承诺,不为了一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伤害邻里兄妹感情了。”今年10月,转龙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相邻排水纠纷,该案原被告系堂兄妹,因两家素有隔阂,当事人认为隔壁堂妹家的房檐水落至其院子,导致其院坝常年生青苔,遂将其告到法庭,后经法庭多方调解,兄妹终于握手言和。
邻里纠纷看似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邻里关系往往至关重要,对乡土风情更是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转龙法庭深耕诉源治理的第一线,深入百姓群众、田间地头,利用巡回法庭、夜间法庭,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当好诉源治理“排头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普法强基的“急先锋”
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 ,一场以校园欺凌为蓝本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始,同学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沉浸式体验了庭审的全过程。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转龙法庭坚持聚焦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精准普法,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送法进村,开设“农闲夜校”定期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创新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方式,提高普法质效,当好普法强基的“急先锋”,让法治信仰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轿子山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法庭上,前方是红霞满天,是光芒和希望,彰显了转龙法庭司法为民的情怀,传递了司法为民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