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近日,石林县人民法院诉前成功调解了9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帮助农民工解决了烦“薪”事。
2021年,王某某等9人在施工队工作,活计结束后被老板欠薪,多次讨要无果后,于2023年7月到法院起诉,希望法院帮他们追回血汗钱。调解员接收案件材料后,多次打电话和被告沟通,被告均不理会,后调解员多次主动上门找到被告,组织双方协商,在调解员耐心地释法说理下,被告终于同意给付农民工的工资,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这一诉前成功调解案例,正是石林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矛盾纠纷多渠道化解的生动缩影。
推动队伍建设,促进诉前调解专业化
一是强队伍。由速裁法官指导调解员进行诉前专业调解,组建一支专业化诉前调解团队,以“能动司法+诉前调解”工作机制,从诉讼源头发挥诉前调解员的作用,将部分案件在进入诉讼程序前予以化解。打造“阿诗玛”“高玛饶”双语调解室,把辖区内从事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彝族妇女选聘为特邀调解员,充分利用其懂法律、知民情、晓风俗的技能和特长,运用富有彝乡特色的“双语调解”模式,让纠纷止于萌芽、化解于诉前。
二是优服务。始终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工作要求,不断推进诉讼服务优化升级,建立了集立案登记、诉讼服务、诉调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设有诉前调解立案、民事立案、刑事执行立案、诉讼费结算、执行案款结算、卷宗扫描归档、信访投诉窗口,实现线下辅助性事务一站式办结。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网上保全、网上鉴定、电子送达等平台,实现网上调解、立案、保全、鉴定、送达等事务线上一站式办结。
推动诉调对接,加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一是搭平台。主动与街道、乡村、社区建立联系,在乡镇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7个、在村(社区)挂牌成立诉源治理、执行联络工作站96个。实现“站室”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全覆盖。组织干警定期走访辖区司法所、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解答群众咨询、调解指导,下沉司法资源到各乡镇,通过法庭激活多方共治。建立“3+1”联动机制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相结合,通过依靠各方调解力量共同发力,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二是强措施。以能动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基层调解力量、专业司法力量等多元解纷力量整合。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衔接联动,对近期出现的纠纷风险,常态化召开矛盾纠纷化解协调会,共同协商矛盾化解方案。将前端矛盾,初发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大量衍生矛盾的产生。同时加强与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对接,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商会调解等诉前调解机制的分流解纷作用。
强化指导培训,夯实实质性解纷基础
一是建机制。依托法官工作室建立基层法律服务联系点,以“法官工作室+司法服务”模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细化司法服务措施,形成《乡镇(街道)法官工作室工作制度》。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定期安排法官到联系点为人民调解组织提供业务指导,以实现矛盾纠纷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预防转变,发挥人民法院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二是强指导。定期对特邀调解员、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在调解技巧、网上调解、视频调解等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调解员法律素养、解纷能力,夯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础。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选取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开展巡回审理,达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石林法院将持续深度融入基层诉源治理,延伸审判职能,促成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化解,努力实现“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