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安机关,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之一,各类反诈宣传中都将这类诈骗手段作为重点宣传内容,但仍有群众上当受骗,遭受较大损失。五华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理了一起七旬老人因电信诈骗起诉银行的案件。
案情回顾
原告吴女士系五华区某村村民,2022年9月底接到自称北京市某公安机关的电话,诈骗分子在电话中称吴女士涉嫌诈骗罪,需要原告吴女士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待审查结束后,会将资金全额返还。经过诈骗分子多次以不同身份的通话和诈骗,原告吴女士到多家银行向指定账户转账300余万元。后来,原告吴女士发觉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3年1月,原告吴女士向法院提起多个诉讼,要求多家银行赔偿300余万元的损失。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吴女士到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并询问收款人身份,原告吴女士告知银行工作人员,收款人是其亲戚,因为还钱要转账。原告吴女士在公安机关接受询问时表示,接受过反诈宣传,因其本人没有做好防范才被骗。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吴女士作为储户,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原告将资金存入银行,双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储蓄存款合同法律关系,银行有义务为原告吴女士办理转账业务,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为原告吴女士办理转账业务中,通过询问原告吴女士转账原因、转账相对方及原告吴女士和转账对方关系的方式,表明银行已经尽到了合理地提示、提醒义务,不存在未尽附随义务的情形,故银行并不存在违约行为。
其次,从公安机关对原告吴女士所做的询问笔录来看,原告吴女士转账的意思表示非常明确、清楚,原告吴女士进行转账时,并不存在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存款有完全的处分权利,银行协助其转账的行为不存在过错,且与其遭受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综上,法院驳回了原告吴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上述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提醒
每个人都是自身财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自身财产安全要尽到妥善保管、谨慎注意的义务,不可轻信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对于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多方求证、仔细核实。老年人接到相关电话,要及时与家人沟通、交流,老年人的家人也要多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总之——电信诈骗千千万,自我防范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