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工商联《关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以及最高法关于加快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法治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走深走实,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依托“法院+工商联”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五个优势”,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优势 建立党支部共建共享机制
西山区法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方面的作用,建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工商联、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昆明市工商联、西山区工商联、西山区人民法院涉及相关工作的党支部联动机制,保持动态沟通,互通信息,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组织领导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从组织、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保障合作机制的良好运行。
西山区法院联合工商协会、商事协会、青年企业协会,在党的引领下做好联合机制建设,用党的理论科学指导商事联合解纷机制的建设,在联合机制的建设中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不断研究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发挥“法院+工商联”联动优势 设立专业法官巡回工作室
西山区法院在省工商联设立专业法官巡回办公室,通过法院和工商联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家、商会人员、法律顾问、行业专家、律师、工会代表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担任调解员。法院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开展“数助决策”实践,对商事纠纷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得出案件调判的特征和规律,通过法官的指导,将法院多年实践的多元解纷机制经验进行诉前预防,并运用到商事调解工作中,结合商会调解员具有商业经验、商业视角的独特优势,打造商会诉前解决纠纷机制。
法院委派9名具备丰富调解经验的诉前法官进行轮流坐班,对诉前工作进行指导。建立巡回审理制度,每月委派一名法官进行巡回审理,对于事实无争议、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进行巡回指导和审理,并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筑牢诉前调解这一诉讼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发挥“品质诉服”品牌优势 让企业在省工商联远程立案
西山区法院积极打造“品质诉服”品牌,以“品质诉服+多元调解+速裁”的工作模式,开通涉企立案的“绿色通道”,依托人民法院驻省工商联诉调服务中心和云南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两个中心”)开展诉讼服务。
法院在“两个中心”配备在线自助立案机器,设置自助预交诉讼费机器、案件信息连通调解平台,调解失败后能够一键转立案,不必重复录入案件信息,立案审查、缴费登记均可在“两个中心”进行现场办理。2023年初,法院率先在“两个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入驻以及巡回法庭工作,并完成了一起涉企民事纠纷案件的现场审查和立案缴费工作,实现了从“立案最多跑一次”到“立案一次都不用跑”的转变。
来立案的企业家表示,以往打官司需要亲自到法院,费时费力费工夫,“两个中心”成立以后,企业能在工商联现场进行立案缴费以及后续的诉前调解,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依法维权,能够减轻企业的诉讼成本,使企业更好地经营。
发挥多元解纷工作优势 使纠纷在省工商联当场化解
涉企民商事纠纷往往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当事人众多,适宜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处理。西山区法院依托“两个中心”,以“法院+工商联”工作机制,打造由法官指导,省工商联、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多方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联合的调解新模式,成立由省工商联、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
2022年,西山区法院依托“两个中心”,与省市区三级工商联联动,成功调解大标的民商事纠纷50余起,成功化解重大影响民商事纠纷10余起,同时将和解引入诉前保全置换工作之中,并进行了案件的全流程跟踪、推送指导性案例等工作,既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又解决了涉案企业的燃眉之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相关案例入选了2022年云南省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发挥审判职能延伸优势 为市场提供多元法律服务
西山区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与省工商联联合开展专业调解员培训,进一步提高调解员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把培训成果运用到涉企民商事纠纷的调解工作中,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在省工商联2022年“法律进企业”培训班上,干警们针对现代公司制度、多元解纷以及调解的优势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就西山法院关于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举措、多元调解工作和“法院+工商联”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开展的情况进行介绍,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的“西法方案”。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西山区法院将继续改进和提升“法院+工商联”的工作模式,完善和发展“两个中心”的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贡献“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