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法院 > 基层动态
《民族画报》报道禄劝法院民族团结工作
  发布时间:2022-08-08 14:12:31 打印 字号: | |

近日,《民族画报》以《从“背着国徽去开庭”到智慧法庭》为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禄劝县人民法院从1980年开始背着国徽去开庭到2022年用智慧法庭开展巡回审理的历史变迁。    

全文如下

法官,在人们印象中大都是身穿法袍,在法院大楼里开庭审案。然而,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有这样一群法官,他们背着庄严的国徽,跋涉在田间地头,将巡回法庭开设到各村庄。2019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年来,禄劝县人民法院积极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审判模式,着力用司法护航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 

禄劝县辖区面积广、山高路远。几十年前,交通不便,法院干警们外出办案基本靠搭乘畜力车及步行,有时送一张传票就需耗费几天时间,偏远地区群众到法院应诉开庭往返又需多日。为方便群众,老一辈的禄劝法院工作人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庭审方式——将法庭搬到乡村空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等老百姓家门口,携卷下乡、就地办案。 

为确保巡回审判的庄严与规范,法官们决定每次出门都要背着国徽。1980年初,禄劝县法院委托县美术馆一名教师,手绘并制作了4块铁皮国徽,从此,法官们便开始了“背着国徽去开庭”。干警们每次出门都要背上十几公斤重的国徽,穿梭于禄劝的绵延大山中。

到达当事人居住的村子后,一枚国徽、一条横幅,从村民家借来两张桌子、几个板凳……一个露天法庭就这样形成了。在开庭的同时,还能让群众旁听,普及法律知识。 

情系群众,司法为民。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禄劝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认真对待审理的每一起案件,查法条、阅案例、赴现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除了常规的审理工作,禄劝县人民法院还以“模拟法庭”为蓝本,协同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到各中小学推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助力法治校园建设。“模拟法庭高度还原庭审现场,让同学们扮演角色参与其中,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将‘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变成行动自觉;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禄劝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袁嘉鸿说。

禄劝县人民法院在全县成立了17个法官工作站,另外还成立了3个法官便民联系点,每月开展一次法官工作日活动,把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就地、及时为群众解决纠纷,以判后答疑、以案释法等方式深入彝山苗寨宣传法律法规。打造了诉源治理示范村,将诉前调解工作前移至基层一线,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让更多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走”进家门。 

“通过一代代‘禄法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找准了法院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的契合点,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审判、执行、普法、移民、扶贫等各项工作中,用法治护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禄劝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文昆说,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新要求,禄劝县人民法院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手段和方法,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过去,我背着国徽开庭,学彝语,服务村民。桌子、板凳从村民家中借来,土墙上悬挂的国徽是从山外背进来的。如今,我们有了‘智慧法庭’!”曾任禄劝县人民法院撒营盘人民法庭庭长的李光学回忆起去山村开庭时的情景颇有感慨。近年来,禄劝县人民法院与时俱进,依托互联网建立了“智慧法庭”,一次性投资建成8个数字化法庭并全部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各族群众,提高了司法办案的效率。 

“如今庭审搭上了互联网快车,我们启用了便携式庭审设备,干警们背国徽的机会少了,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的工作模式却被传承下来,‘背着国徽去开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一种路途虽远但公平正义必达的使命追求和法治情结。”杨文昆说,有庭审的地方,就有国徽的“身影”,法院干警把国徽带到每一个开庭现场,将党和国家的公平正义送到彝山苗寨,在“四个共同”基础上更加坚定“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来源:禄劝法院
责任编辑:尹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