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亮,男,汉族,云南威信人,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快审中心)四级高级法官。二十多年来,他承办了数千件各类民事案件,大多数案件涉及民生、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由于他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即使在平凡的民事审判岗位上,也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当事人及律师等各方面的广泛赞誉。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昆明中院办案能手、昆明中院优秀法官、昆明中院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民事审判先进个人、云南省法院系统办案标兵、云南省优秀法官等荣誉。202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不忘初心 工作中的先锋模范
26年前,杨章亮到昆明中院上班的第一天,便得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同事许莉指着一个早已经斑驳的桌椅对他说:“小杨,这是一个曾经获得过省劳模的老法官使用过的桌椅,现在归你用了。”从那一刻起,杨章亮便暗自下定决心:要以这名老法官为榜样,踏实工作,传承荣光。
怀着这颗初心,杨章亮从书记员岗位开始干起,为法官们当好勤务兵;后来,他当上了助审员,成为审判长的得力助手;在组织的培养下,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
昆明中院作为省会城市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总数列全省法院之首,案件多、人员少的矛盾极为突出。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任务,杨章亮充分发挥自己党员法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任劳任怨,主动提出并承办了大量案件以及难度大的案件。2017年,他审结案件183件,2018年审结186件,2019年审结239件,各类民事一审及二审案件,无一超审限案件。2020年3月,杨章亮被调到快审中心工作,在比原来多出四五倍案件的情况下,他创新审判工作,努力践行最高法院繁简分流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12月,杨章亮共结案600余件,结案率96.10%,收结案比为100%,办案数量同比增加了300%,案件平均审理时间32天,杨章亮坚持做到工作“增量不减质”,实现了“审判加速度”。
一心为民 老百姓的贴心法官
“民事案件就是涉及人民群众大事的案件,马虎不得、生冷硬横更是要不得。”这是杨章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时常说,法律专业素质虽然是法官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是法官存在的根本。有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来法院打一次官司,如果就因为这唯一一次与法院法官的接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得到一个想不明白的结果,在他们的心中会留下深深的伤痕,甚至影响他及周围的人对法律及法官的怀疑;如果能让每一个参与打官司的当事人都能够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口服心服,就可能会增加他及周围的人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自觉遵循法律。
杨章亮审理过一起乡邻纠纷案,原被告双方居住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叠水风景区后的一山区里,一方当事人从未到过昆明,于是他决定与合议庭一道,带着国徽驱车到纠纷发生地去开庭。他积极与当地村领导沟通,借用当地晒谷场搭建起临时法庭,用村广播通知村民参加旁听,当天,有近百名村民参与了旁听。审理过程中,他不仅就原被告双方争议的事实进行审理,还为参与旁听的村民讲解法律规定。案件调解过程中,他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通过这种面对面、近距离的庭审方式,村民们逐渐明白了法院的审理程序及如何打官司。
这只是杨章亮工作中心系群众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杨章亮在审理时都特别注重做好当事人的法律释明工作。昆明有的地方山高路远,民族众多,当事人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地区,加之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诉讼经验,甚至到了法院连什么叫诉讼请求都不明白,因此,在庭审中,杨章亮总是用语朴实,深入浅出,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把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及规定转换为他们能够理解的“大白话”。特别是涉及到农村乡邻纠纷案件时,他都会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能在当地解决的,就到当地解决。
怀揣着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杨章亮走遍了辖区的村村寨寨,他审结的案件都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纷争,这让杨章亮感到无比骄傲:“我办理大量的民事案件,并不是什么惊天大案,虽然很琐碎,但对老百姓来讲并不琐碎,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天。”
精益求精 审判中的行家里手
在昆明中院,杨章亮是出了名的爱学习。每次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总是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做到用专业手段处理纠纷。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直以来都是审理的难点。这类案件审理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诉讼过程往往涉及大量的医学知识,需要翻阅大量资料、经过相关鉴定程序等。同时,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极易诱发“医闹”,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更好的审理此类案件,杨章亮每次都做足充分的准备,除了积极向医学专业人士请教,还主动查阅大量资料,找出案件争议焦点后才进行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双方矛盾。
杨章亮审理过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有一对夫妻带着子女从偏远贫困地区到昆明打工,妻子患病到昆明某医院做手术,手术当天妻子死亡,家属对医院非常不满,医患关系紧张,引发诉讼。经审查,医院虽然已经告知家属可以进行尸检,但是由于家属对尸检启动程序的认知不足,未能及时启动尸检程序,对医院是否存在过错的认定造成很大困难,在不能通过鉴定程序认定的情况下,杨章亮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尸检程序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备,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确。在此情况下,他与医患双方充分沟通,让双方明白了各自举证义务的不足及制度的缺陷后,以医院未能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为由,判决由医院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使家属依法得到了合理的赔偿金,案件得到了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可。该案例对我国尸检程序启动制度的重新构建极具参考价值,因此被评选为昆明中院精品案例,并入选2017年度最高法院年度案例。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员额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两三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P2P案件等爆发式增长,国家先后出台了大量新的规定,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杨章亮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学习时间,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不断为自己“充电”,进一步提升了新类型案件的办案能力。
平易近人 生活中的暖心老师
“杨法官是一个好老师!”谈到杨章亮,昆明中院的年轻法官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在办案过程中,杨章亮从不“藏着掖着”,他将自己多年的办案心得、经验等无私传授给每一位年轻法官。同时,他还用自身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带着法官助理做好庭前案件证据的分析整理、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的收集等工作,带着书记员规范地通知当事人领取相关的诉讼文书,准确记录庭审过程、仔细校对以避免文书出现差错。他所在的审判团队,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审判工作。
法院的工作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欢快的一面。除了办理好案件,杨章亮还踊跃参与各项文艺演出,多才多艺的他参加过合唱比赛、舞蹈及舞台剧等多场演出;他深入社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昆明市争创文明城市作出贡献;他主动参与广播电台的普法节目,精心挑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民事案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人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工作时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热情洋溢,他的可敬与可爱,真切地体现出了当代法官的风采。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弹指一挥间,杨章亮从以前的“小杨”变成了如今的“老杨”。26年来,他始终秉承着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守护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了党员法官应尽的义务,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虽诚惶诚恐,但却感到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