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工作事关民生,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是摆在法院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直接关乎司法公正的实现,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法律的信任,关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朝峰说。近年来,昆明中院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立足立案、诉讼、执行这三个与民生休戚相关的环节,不断在便民、利民、惠民、助民上下工夫,努力规范司法行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司法温度。
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在最高院的部署下,昆明中院充分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大力推进阳光司法,着力缓解群众司法需求,在努力解决和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拉近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信任。
罗朝峰曾说过,“100-1=0”,1起司法不公案件会损坏99起案件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只有将公正体现在每一个具体个案之中,才能使司法公正成为看得见、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司法公正要靠办案来实现,公正的体现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审判和良好的审判效果。
为了以公正树公信,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昆明中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推行立案、庭审、听证、审务四公开。推行立案公开,完善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实现在网上查询相关案件的受理情况、案件承办人和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流程等信息。推行庭审公开,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实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所有证据在法庭上公开;提高证人、鉴定人的出庭率。推行听证公开,对开庭审理程序之外的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事项,当事人申请、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再审案件申请、司法赔偿案件、执行异议等事项实行公开听证。推行审务公开,在法院网站等信息查询平台公布法院基本情况、重大审判和行政事务、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审判人员名单等信息,建立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和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同时积极打造新闻发布司法公开新渠道,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闻发布工作,在全国法院网上公示全市法院新闻发言人联系电话及邮箱,加大新闻发布工作力度,实行月度例会发布制度,解读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对重大敏感案件的处置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法院判决对社会评价的指导和引导功能,充分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需要。
便民从窗口服务抓起
去年6月20日,陈先生走进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导诉窗口询问后,得知他应到诉讼服务窗口进行法律咨询,经过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解释,陈先生明白了自己需要准备哪些诉讼材料才可以完成起诉立案。从没打过官司的他,到法院之前听朋友说打官司很复杂、很繁琐,但亲身体验后,陈先生表示“并没有朋友所说的那么麻烦”。
能让陈先生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服务。走进昆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窗明几净、整齐划一。工作人员一句句“您好”、“请上楼”、“您慢走”的热情问候让群众倍感温暖。
这是昆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加快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3年3月,昆明中院正式启动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程透明、集约办理、分流引导、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平台,力求在更高层次上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消除诉讼障碍。
同年7月,昆明中院率先在全省建成诉讼服务中心,将所有涉及对外的窗口集中在一起,为当事人从起诉立案、诉前调解到诉讼中的材料收转、联络法官,再到判后答疑、信访接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规范、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1号窗口为立案咨询,是不是能打官司,如何打,在何地打,需要多长时间打完,打完以后拿不到钱怎么办等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得到答案。2到4号窗口的干警负责收材料、查阅材料,答复当事人材料合不合格,能不能交费。5号窗口干警则负责办理2到4号窗口开出的交费单,当事人可直接进行交费。
“现在办理相关事项方便多了,让我们省心不少。”经常到昆明中院办案的李律师说,原先的立案大厅窗口分散,跑来跑去浪费时间,很麻烦,而现在业务划分明确,且都集中在一个大厅里,办事方便且又快捷。
自2013年11月19日全省法院“两个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昆明中院召开以后,按照省高院的要求,昆明中院开始在全市法院全面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昆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品质进一步提升;截止去年7月1日,全市14个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不仅是昆明中院,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上,都别出心裁尽显各家特色。
五华法院与公安机关搭建信息查询平台,启用警务通查询立案,在诉讼当事人能提供对方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立案庭法官直接通过警务通查询对方当事人的相应身份信息,减轻诉讼当事人来回奔波的诉累,降低了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官渡法院约50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内,配置了休息坐椅、饮水机、笔墨纸张、老花镜、助听器、报刊等便民设施,让来访者感受到人性换关怀,拉近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西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即不论来诉、来访群众的诉求是否是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的范围,均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及时解答,可以帮助其解决的问题决不推诿……
继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内设置诉前调解区、个性化诉讼调解室、建立案件信息网络查询平台等,昆明中院又于2014年4月29日建成远程视频信访接待室,开通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工作,成为省内第一家开通远程视频接访的单位。该远程视频接待室的建成,进一步拓宽了信访渠道,方便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减轻了群众涉诉上访负担,降低了涉诉信访社会成本,实现了从走访到远程视频接访的申诉信访模式转变。视频开通当日即接访了东川的涉诉信访人陈某及寻甸的涉诉信访人李某某。8月27日又率先在全省通过最高法院远程视频接访平台,让基层信访人可以与最高法院工作人员实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成功化解了一起持续多年的信访案件。
截至去年11月,仅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就为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来访群众,导诉分流5704人次,现场办理案件查询、收转材料等事项17098件(人)次,受理立案、申请、异议等事项50064件次。在这组“给力”的数据下,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率全国政协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考察组对昆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后,对服务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后,我们要努力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以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便民利民、更加公开透明、更加文明规范。” 昆明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郑平说。
让司法温暖民心
在最高法院的部署下,自2013年底至今,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14家基层法院,为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力求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民生生计、和谐社会建设的执行积案上取得新突破。
每一个“老赖”都能为自己找到充分的借口拒绝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躲避执行。相当数量的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裁决,暴力抗拒执行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强制执行才能保证法院判决的权威,从而取信于民。
昆明市某装饰公司由于拖欠职工工资,被五华区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去年6月10日,在执行过程中,该公司负责人不但拒不执行,还秽语辱骂执行法官,结果当场吃到一张5万元罚款决定书。面对“老赖”,五华区法院采取财产查控、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
盘龙区一住户居住他人房间6年之久,拒不腾房,在房主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后,去年6月11日,盘龙法院进行强制腾房,被执行人全家连哭带骂、百般阻挠,最终被法警带走,执行工作顺利完成。
罗朝峰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要真正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为了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去年,昆明中院建成全省第一家“执行指挥中心”,并通过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民生生计、和谐社会建设的执行积案上取得了新突破。赢得了群众信任,获得了社会声誉。
而针对执行中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偏低,规避执行现象严重,手段日益隐蔽等现象,昆明法院执行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执行措施。建立“网上执行局”与20家银行达成了被执行人银行查询信息共享,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手段,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减少和防止转移、隐匿、毁损财产发生。执行指挥中心通过与金融、公安、工商等部门的“点对点”网络连接,实现在网上查询、冻结、查封、扣划和部分处置财产等功能。
“除了执行,还要尽最大力度帮助执行案件中的困难人员,我们将关注民生从执行延伸到社会救助。”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立志说,根据最高法院对此次专项活动 “执行一批、救助一批”的要求,两级法院按照昆明市“执行案件特困人员救助办法”的规定,于去年1月春节前召开涉民生执行案件救助金发放大会,对涉及90余起执行案件中的特困人员120余人进行司法救助,共计发放特困救助金290余万元。6月下旬,再次召开了涉民生案件执行救助金发放大会,对涉及昆明中院的34起执行案件中的特困人员66人进行司法救助,发放特困救助金561994元。
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昆明中院共完成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扶养费、抚恤金、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金等10类815件案件的执行,执结率100%,涉案标的额4893万元,执行到位率71.7%,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救助工作也让特困人群感受到了法律的正义与关怀!
今后,昆明中院还将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建立的“被执行人信息查控、被执行人信息发布、远程指挥监控”三大系统功能,实现监控执行现场,指挥应急处置,让网上布控“网上执行局”的雏形将更加清晰,力求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民生生计、和谐社会建设的执行积案上取得更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