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先进典型
让司法智慧极致释放
作者:昆明日报 雷晴  发布时间:2013-09-03 10:09:57 打印 字号: | |

 

面对众多记者,杜跃林挺了挺身子,直视记者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12年的时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已经不低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水平,甚至在有的方面,我们还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2002年初,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11年的时间,从地处西南一隅,知识产权纠纷十分少见,到年审理近900件产权案,上诉率仅5.1%,审理多起跨国案件令外国当事人心服口服,成为全国类似案件的“范本”的优秀法庭,作为庭长的杜跃林付出了不懈地努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如今,当面对“微软”、“苹果”、“奥迪”等这些世界“重量级”企业跨国来昆明维权时,杜跃林和他的“团队”运筹帷幄、底气十足。

法庭成立之初的“立马威”

2002年1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庭,杜跃林“走马上任”庭长之位,上任之初,就接手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产权案—“五朵金花”商标之争。

《五朵金花》影片享誉中国,这部片子是著名作家赵继康和王公浦根据在云南大理采风收集的素材,创作了电影剧本《五朵金花》。电影在全国公映,立即引发轰动。然而让创作者赵继康和王公浦没想到的是,他们作品的名称会出现在香烟壳上。

原来,1983年,曲靖卷烟厂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五朵金花”文字商标,申请被获准注册后,曲靖卷烟厂正式生产“五朵金花”香烟。香烟和电影一样,很快在全国打响,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数年后,剧作家赵继康和王公浦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曲靖卷烟厂告上法庭 ,理由是在卷烟上使用“五朵金花”文字的行为侵犯其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中院受理此案,民庭审理后,判决原告败诉。原告不服提起上诉,省高院将此案发回昆明中院重审。案件由上级法院发回重审,说明原审判决有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可能,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的。

 

当时,昆明中院的知识产权庭刚刚成立,知识产权纠纷十分少见,法院以前从来没有审理过类似的案件,也没有专门的审判人才。杜跃林虽然作为全院两名硕士研究生之一的法官,法律功底深厚,可刚从民庭“转行”来知识产权法庭任庭长的他,就遇到这样一起高难度及社会影响力很大的案件,深感压力很大。

怎么办?只有短时间内快速“充电”,杜跃林带领他的新团队,全身心投入一个新的法律领域,学习基础理论和法律规则,查找可以参考的国内外案例和学说,反复研究案情和法律理论,深入探讨著作权和商标权各自领域的交叉和界限等问题。

最终,重审的结果是:《五朵金花》剧本符合《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标准,应当享有著作权,但是作品名称通常需要与作品内容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才能获得法律的整体性保护,单独的作品名称缺乏表达的独立性不构成作品。

 此外,即便某些作品名称具备独创性要素,而且在作品整体中属于实质或者核心部分,可以得到例外性保护,但被告将作品名称注册并使用在不相关商品上并不与作品产生直接的竞争性抵触,不宜轻易判被告侵权。

 判决的说理一定程度上澄清了《著作权法》作品构成条件,对著作权和商业标识权各自控制和发挥作用的领域给予了区分。判决以完美的法律逻辑和学术性的说理,“征服”了原、被告,全国媒体对此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法官在审判中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具有“标杆”意义。该案被国家法官学院收录为教学案例使用,多次被评为优秀、精品案例。

刻苦钻研让每案必精

2001年底,在等待、酝酿了多年以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时中国向全世界承诺,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2002年1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诞生。

时至今日,昆明中院的知识产权庭仍是云南省唯一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法庭,统一管辖昆明地区所有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同时,集中管辖云南省范围内所有涉及专利、植物新品种、驰名商标和涉外知识产权一审案件,还兼管全省涉外商事案件的一审。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占全省总数的90%左右。

“我们面临的审判任务非常有挑战性,因此,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为了快速上手审案,杜跃林带头和全体成员搜集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进行汇编,花了半年时间,汇编了400页几十万字的法规,形成了一本《知识产权审判手册》,如今,这本手册成为全庭法官的必备工具书。

工作中,他组织大家一起献计献策制定了《知识产权庭审判管理制度》,同时总结出“勤奋、严谨、创新、廉洁、活泼”的十字庭风,勉励大家积极奋进。他坚持全庭合议制度,对于有代表性的案件和疑难案件,会组织全体审判人员参加研究,引导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让每一个人有动力和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质参与案件的裁判,大家也分享了业务经验和知识。

有了所有人都要遵守的制度还不行,杜跃林知道必须身体力行,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工作,才能够使下属服气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他制定了专门属于他的“制度”——签发所有判决书。

十年来,不论大案小案,所有判决书都经他签发,他会仔细阅读判决书的内容,修改说理中的不足和错误,甚至对于词语的选择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严格、规范地给予修正。对于重要的修改之处,还会召集合议庭成员进行讲解。

新进的审判人员都发出这样的感慨:“看了杜老师对我判决书的修改,我很惭愧,竟然会出现这么多错误,真是难为情,以后必须加倍认真、细致,反复斟酌,才敢拿给他签发。”精益求精的修改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大家的案件审理和法律文书写作水平稳步提升,而且逐渐形成了统一、精确、专业的审判逻辑和文书制作风格,产出了大量优秀的裁判文书。

近三年来,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平均每年新受理民事一审案件数超过500件。2012年度,新收案件加上上一年旧存案件,总的审理案件数量突破了900件。占昆明中院一审民事案件的50%左右。而案件审理质量非常高,去年审理案件512件,调撤率59%,上诉率仅5.1%。 

2008年,昆明中院知识产权庭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更进一步,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产权庭每年均有不少案例入选昆明市法院精品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案例要览,有的案例登载于《人民法院报》等刊物上。法官们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2012年,走进云南大学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群众开庭审理的著作权侵权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定为“优秀庭审”。

冷静平和中的人文关怀

杜跃林常说:“对我们法官而言,每天都在审理案件,而对当事人而言,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他要求庭上的每一位干警,从言行上尊重当事人,待之以平和忍耐之心是法官应有的修养,有时候体现审判的公正不仅是判决结果,更是审判过程中法官的言行和形象能否让当事人体会到严谨和公正。

有一次,书记员张茹琳向原告通知某事,因疏忽将原本要拨打给原告的电话打给了被告,本来被告就对原告起诉他侵犯商标权充满敌意,便借此机会大发雷霆,对张茹琳百般指责。

挂断电话后,委屈的张茹琳准备向杜跃林汇报,可当走到他办公室门口时,发现他正在和人通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男人夹枪带棒的语言攻击,不时还破口大骂。“杜庭长始终语气温和,不仅耐心地听,还不时地解释。”张茹琳说,她从此养成了遇事冷静的习惯。

还有一次,原告是云南省内颇具知名度的老知识分子。老人对知识产权法律不太了解,但对案件期望值很高。审理过程中他情绪激动,但杜跃林始终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尊重,虽然老人最后败诉了,但他对法院审理没有任何不满。杜跃林对合议庭成员说:“虽然老人对法律规定不清楚,对案件处理结果暂时不能理解,但老人为云南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值得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向他解释法律,解开他的心结。”

2006年12月6日,一场关于“康王”商标的讼争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讼争的双方是原告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和被告汕头市康王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诉讼的核心是汕头公司是否在商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对滇虹药业所持有的“康王”商标的侵权。

在经历了“宣城之诉”和“成都之诉”后,双方的对立更加尖锐,在长沙等城市甚至发生了双方员工为了维权而大打出手的事件。案件审判长杜跃林十分冷静,让双方在法庭上充分发表意见,理由在法庭上充分陈述,证据在法庭上充分展示。结果,双方在法庭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开庭的时间整整花了6天!

庭审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以致后来被告代理人在法庭上向审判长提出申请:“脑力过度透支,需要趴着休息一下。”杜跃林十分体谅,同意了这个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请求。案件经过一审、二审,汕头公司虽然都败诉,但公司代理人心平气和地说:“我们对一审的程序没有任何意见,感谢法官对我们的理解。”

如外科医生般的职业快感

在很多人眼里,法官是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可实际中,如果以经济收入、承担的压力和工作量、政治上的晋升等指标来衡量,它可以划归投入产出比“不理想”的职业范畴。

2004年前后,知识产权庭出现法官“集中流失”现象,陆续有3个审判骨干离职,只剩下3名老法官和1名书记员在勉力运转,而案件的数量和难度却在逐年快速上升。

法官职业理想和现实真的有很大的差距吗?经过认真思考,杜跃林坚定了信念:如果你对一份事业有热爱,就要坚持,不要怕在追寻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想通了问题症结所在,杜跃林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前几年,中院受理了大批网吧侵权播放影视作品案件,当网吧被成批量地起诉到法院时,网吧经营者叫苦不迭,无所适从,社会矛盾凸显。

为了恢复正常秩序,解开著作权人和使用人之间的困结,杜跃林开始探寻合理解决之道:通过扩展解释法律条款的适用空间,确认网吧向第三方合法经营的院线购买播放系统可以适用主观无过错免责条款的方式,将网吧经营者引向谋求使用合法授权作品的正确经营道路上。

该判决破解了海量诉讼和刚性侵权的难题,审理思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对平息这类诉讼作出了突破贡献。

杜跃林说,工作中他体会到,法律的反应常常处于滞后状态,法官的职业价值在于审判疑难案件时司法智慧达到极致的释放,就像外科医生遇到最难的手术一样。“为了公正而‘造法’,让我感到重任于肩的压抑和惶恐,但同时又享受到自我价值和智慧充分发挥的愉悦,这双重的感受正是法官职业的魅力所在。”

正是这份热爱与执著,让杜跃林在知识产权庭庭长的位置上坚守了11年。他已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很多人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做好退居二线的准备,但他更加珍惜最后一段职业生涯,以发展、突破、跨越的大局意识,带领着大家开始了再一次创业。

2007年底,昆明中院知识产权庭开始尝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审判新模式,在全国法院系统中走在了前列,成为首批试点单位。2012年6月,昆明中院与云南大学法学院共同建立“云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教学和研究合作,增强法院对法律人才培养的帮助力度。

在践行职责的过程中,杜跃林的眼界和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案件审理和管理一个小庭室,他开始站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远的社会层面审视自己正在从事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意义。杜跃林掷地有声地说出:“12年的时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已经不低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的工作应该上升到为地区发展保驾护航,为迎来全社会创新的勃发创造良好的法治和意识形态环境……”记者看到了他眼中的那份坚定和从容。

短评

成功与本分

大 海

成功是每个人心中固有的追求,但怎样才算成功,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在当今时代里,财富、名望、权力成了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唯一的成功标准,但仍有那么一部分人,始终坚守着一份不同流俗的价值判断。

杜跃林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团队里,成功的价值在于贡献力量,成功的喜悦在于发挥潜力,成功的源泉在于坚守本分。

杜跃林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法官,法官的本分就是审好案子。“审好”两个字听起来轻松平常,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却可以有霄壤之别。顺利走完司法程序,拿出过得去的判决可以叫“审好”;通过审理过程,让公平和正义在司法中体现,进而推动社会法制水平不断进步,维护社会的良好运转也可以叫“审好”。在两种“审好”面前,杜跃林与他的团队始终选择后者。

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守护者,其位置无可替代,其工作却往往不为公众关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已经成为新时代里全国上下的广泛共识,但法治社会的建成绝不会从天而降,它的每一个进步都要依靠以广大法律工作者为首的社会大众去扎扎实实地作出贡献。杜跃林和他的团队,坚守法官本分,把案子当成朋友,以精品意识作为追求,每一个疑难案件,都做到不但拿稳,而且吃透。正是通过一个个教科书般的审理,整个团队的素质上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我省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审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进而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对于每一个有追求的人而言,能为社会作出如此贡献,难道不算最大的成功吗?

“12年的时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已经不低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有的方面,我们还高于发达国家。”从杜跃林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到新时代优秀法律工作者对自身本职工作的深沉热爱,不难看到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守护,对中国法制进步的不懈追求,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

“刚毅执着、敢于担当、追求不凡、崇尚实干”是昆明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卓越精神,要把这一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精巧复杂的操作,需要的只是一份对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对本分的坚守。只要人人都有这样的态度,个人的成功必然能够达到,社会的进步也会水到渠成。

领导眼中他是爱岗敬业杰出代表

近年来,昆明市中院着力提升队伍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和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法院队伍,为人民法院充分履行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朝峰说,在队伍建设上,昆明中院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杜跃林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杜跃林是市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该庭设立于2002年。近年来,杜跃林带领全庭17名法官干警,审理了“康王”驰名商标之争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识产权案。该庭平均每年新受理民事一审案件数超过500件,2012年审理案件512件,占市中院一审民事案件的50%。该庭在国内率先探索、尝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类案件的统一、集中审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同事眼中他是令人敬佩的人民公仆

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杜老师”,自知识产权庭成立以来,全庭大大小小的案件合议,他都会参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起案件,不允许出现任何疏漏,并且一如既往保持着每周一开晨会的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杜老师会组织大家查阅资料、探讨研究,形成了浓烈的学习氛围,在他的用心栽培下,出了不少精品案例和优秀文章。我们庭连续多年获得先进集体等荣誉,这些都是杜老师带领团队的成果和佳绩。”书记员陈红说。

殊荣背后,他的付出远远比收获多。不论何时、不论发生何事,患有糖尿病的杜老师总是坚守岗位,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曾经用过的一间办公室光线很暗,从门口路过的人总能看见那盏亮起的小台灯。他热爱生活、喜欢阅读,更是运动健将。他总是端正地坐在那里,签发、研案、处理各种事务,他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民公仆。

陈红说:“每当我承受不住工作压力时,杜老师总会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谈心,讲述他年轻时进入法院工作所经历过的挫折、困难,让我明白书记员岗位的重要性、传授我做人的道理和审判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界线。”

他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2005年,杨越参加昆明市中院招录考试,因面试中的一点失误未能被顺利录取,这时,杜老师对杨越说:“如果你对一份事业有热爱,就要坚持。”在杜老师的鼓励下,杨越继续在知识产权庭实习,并在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刚被任命为法官时,我很自信,常言道‘十年磨一剑’,我学习了7年法律,又做了2年法官助理,办案不说是小菜一碟,也该游刃有余了。可等真的办起案子来,我才发现,要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准确地应用到审判实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杨越说,有一次审理一起“真假李逵”的专利侵权案件,由于原告的专利技术先进,被告照搬照抄,生产销售大量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从法律的角度看,被告明显构成侵权,败诉无疑。但在庭审中,杜老师发现原告有很多加盟企业。于是,两人一起耐心做双方当事人工作,最终使他们达成和解,被告作为加盟商与原告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杨越已从事知识产权审判7年,有过挫折、坎坷,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杜老师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的为人、行事,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杨越说。

责任编辑:魏文静